孕前保健
防病优生
女性早孕
怀孕常识
孕前营养
孕中保健
孕期疾病
孕期饮食
孕期保健
分娩保健
临盆待产
分娩时刻
产前诊断
产后保健
靓丽重现
产后心理
产后保健
月子饮食
宝宝保健
育儿心理
婴儿期
哺乳知识
母婴交流
母婴交流

社评 万亿的母婴市场 为什么没一家过百亿的零售企业

作者:小编 来源: 日期:2017/10/15 19:56:39 人气:

  昨天在长沙参加澳优能力多的经销商大会,有幸认识了曾经创造传奇的前“贝贝熊”运营总监彭总和他的搭档李慧女士,听了李慧女士非常系统且务实的干货分享,十分受益。

  “贝贝熊”曾是一个行业传奇,一支熟悉零售的专业运营团队,还有资本市场的助力,从湖南长沙起家,快速成长,攻城略地,但终究还是没有到百亿。

  是的,婴童零售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家500平米的店,要卖吃的(奶粉、辅食、营养品、小零食),穿的(各种服装,鞋帽等),用的(纸尿裤、奶瓶、奶嘴、洗护、餐桌等等),行的(童车、推车、安全座椅等等),睡的(婴儿床、被子等)。

  除了宝宝用的,还要兼顾妈妈。至少要2000个单品才能开一家几百平米的小店。因此,照搬大型商场的管理方式,肯定行不通。但是,彭先生带领的团队,非常高,自主开发了一套零售运营管理系统,把执行周期从一个月缩短到1天,效率提高30倍!

  这是几乎是所有投资人看到的机会,也几乎是所有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的投资机构的困惑。更是很多婴童零售企业的梦想及目标。

  17年前,没有婴童行业,只有一些散落在各个城市的个体小店。一天,一个做文化出版的人,因为想把自己办的育儿放到这些小店去卖,就参照一本日本教授零售的书籍,开发了一门课程——《如何开家赚钱的店》。

  于是,那位极高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人,开始给免费小店老板们授课。店老板们恍然大悟,开始按课堂所讲的内容,逐步自己的小店,生意果然起色不少。但课程信息量实在太多,老板们听一次只能领其中一点,希望文化人多讲几次。

  虽然课程都是免费的,但老师的差旅费用、上课的场地费用,总是会产生的。大家都在创业期,谁来承担这个费用呢?

  做传媒的文化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上游品牌企业。但他没想到的是,课程赞助信息一发出去,就有几个企业立名。这些参与赞助的企业,均在课堂外面放置了一个展台,听完课的老板们,通常都会订一些货回去。

  上课的老板和参与赞助的企业,都感受到课程的直接的效果。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想听课的老板越来越多,参与赞助的品牌商也越来越多。

  到了06-07年,我国新生人口增加,资本开始关注这个新生的行业。于是,在听课的老板中,上海的爱婴室,广东的爱婴岛,的丽家宝贝和乐友,都获得资本青睐。同时,几个在投行做的爸爸创办了《红孩子》,将美国成熟的目录销售方式引入中国。更多资本进入婴童行业。

  然而,让投行们困惑的事情发生了。婴童零售业还没有像家电零售、药品零售等其他零售行业那样产生垄断性裂变,就已经面临巨无霸型的电商平台的各种冲击。

  与此同时,由于08年奶粉质量门事件后,由于消费者对奶粉品质的已经远远超过价格,奶粉零售价格越来越高,品牌越来越多。门店货架上的奶粉种类越来越丰富,前台毛利越来越好。

  开店的人也越来越多,婴童店从一、二级城市,向三、四级城市延伸,一直到乡镇。婴童门店的数量从10年前的5000-8000家,发展到今天15-20万家。平均不到1万自然人口就有一家婴童店。

  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一面是,受到资本青睐的婴童零售企业备受,以各种方式努力成长壮大,结果都很勉强。另一面是,散落在三四级市场的婴童门店发展迅速,各英豪纷纷加入,太原的谷子孕婴、西安的小飞象、的王子羊、海南的健瑞儿…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同时,几乎每个县级市场,都出现了1个拥有10-20家连锁的区域之王。

  这是一个以中小型私企为主导的行业,它的诞生与上游资源无关;它的成长与壮大,似乎也与资本无关。

  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电商的进一步渗透,新零售的出现,奶粉新政的实施等等因素的变化,这种现状还会维持?单个零售企业体量是变得更大,还是只能达到一个平衡值?大家都不知道。

  但有一点常清晰的,当你选择在一个地方开一间婴童零售店,又或许当你开始为0-3岁的宝宝创造一种他们吃的或用的产品时,你就选择了一份责任。它关乎无数宝宝的健康成长,承载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幸福。

  可以不夸张的说,这个行业是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摇篮。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指标进入这个行业,无论资本还是个人,都不会走得太远。

  母婴市场现在最急迫的问题就是读懂用户数据,并利用海量数据开发出真正满足用户刚性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用数据思维看母婴市场,也许既是黑夜也是黎明。

  目前,中国每年的出生人口约为1 600万~2 200万。随着二胎时代的全面,2017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

  创业者们蜂拥进入母婴市场,从实体店到母婴电商,从早教到辣妈瑜伽再到母婴版知乎,独角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蜜芽估值87.4亿元,贝贝网估值65亿元,孩子王估值超百亿元……

  但在热闹背后,母婴人群虽上问诊平台,看病仍需到医院排队挂号;虽有电商平台,购物时仍犯“选择困难症”;虽有论坛、社区,求助时仍需一页页地扫帖、请教公知。这些没有真正满足母婴人群需求的新兴平台,都未能走出烧钱度日的初级阶段,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归其症结,首要原因即在于数据开发滞后,远未达到大数据级别的运营阶段,所谓的“互联网+”只是空有其名。

  母婴市场是“天然优质”的数据海洋。孕前准备、孕期检查、育后保养都涉及大量知识、经验、医疗数据、消费数据与渠道数据。用户没有经验,缺乏专业知识,因此严重依赖医疗平台、综合性母婴知识交流社区和母婴电商。

  但是,在数据的实际搜集与利用过程中,存在大量无效数据,数据清洗难度极高,各玩家实际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春雨育儿医生等在线问诊平台,意图通过“线上付费或免费问诊”,简化用户的就医流程,提高用户的就医体验。

  但是,这类平台上的问诊信息,绝大多数都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存在。其表达方式往往模棱两可,存在相当程度的风险。对这一类数据,平台实际上无法抓取,更谈不上开发利用。

  更关键的是,线上医生在面对较复杂的症状时,无法接触患者,只能依靠经验判断,误诊率高。况且这些医生可能只是“江湖郎中”、或者平台“小编”。之所以常有“回复慢”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也需要时间在网上搜索答案。其数据质量之可想而知。

  目前,八爪鱼网页数据采集器、网络爬虫等技术应用可以帮助在线医疗平台获得数据抓取入口,将过去洗不干净的数据重新拾起,实现后续的开发价值。

  比如,仅尿不湿这一款单品,主流品牌就有数十家,产品上千种。这些产品的属性纷繁复杂,有主打透气的,有瞬吸防漏的,有防止红屁屁的,有可水洗重复使用的。不同种类的效果有何差异,适合何种情况哪种Baby,“专家”“达人”们都莫衷一是,妈妈们更是理不清头绪。因此,用户非常需要母婴市场的电商平台、零售平台、生产厂家提供数据化的产品信息,帮助他们降低试错成本。

  母婴产品的相关数据对B端也有重要价值。随着消费升级,安抚奶嘴、牙胶、儿童护肤品等非刚需的新产品正在成为“养娃新标配”。但是,这些新兴产品需要解决定价问题、定位问题、区域销售问题,简言之需要找到精准的用户,并从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中找到具体的消费场景,挖掘最合适的销售方案。

  在国内,百度营销学院、阿里云大数据等服务商可以帮助母婴平台分析相关消费数据,平台提高自身的数据整理能力也迫在眉睫。

  婴儿适合听哪种音乐?孕期如何进行饮食搭配?折叠式婴儿车会不会夹到宝宝?面对这些问题,妈妈们过去获取答案的方式,通常是在宝宝树、妈妈帮、摇篮网等综合类母婴社区里海量扫帖,自行提炼信息。时间成本高不说,答案的主观性还很强,借鉴意义有限。

  这实际上就是数据不适配的问题,不但用户找不到精准的数据,平台也很难通过数据找到精准的用户。如果有一个应用,在妈妈搜索问题——比如“3岁孩子的最佳读物有哪些”后,能迅速从数据库调出信息,并对“最佳”做出多个维度的解读,罗列出购买渠道最便捷的读物、评价最高的读物、最热销的读物等信息,这款应用就实现了数据的点对点匹配。如果再往上丰富它的数据资源和应用模型,它就超越了大数据的层级,来到人工智能的领域。

  对目前的创业公司而言,要实现以上构想,数据的量级还未能达到标准,各个领域的数据搜集成本也是困难之一。

  目前,已经有平台开始尝试数据驱动方式的革新,他们的部分尝试可以视作母婴市场的风向标,甚至是其他类似商业模式的试金石。

  在数据开发领域,医疗机构、交通通勤与社会保险是的数据仓库。萌宝宝作为一款为0~3岁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评估和养育指导的平台,选择的切入点就是专业医疗机构,通过医院这个更新及时、规模庞大、数据标准而全面的超级入口进入整个母婴市场最刚需的领域。

  医疗数据本身具有学术价值,医疗机构往往不愿向企业数据库。萌宝宝的做法是在平台上接入医院的服务为其导流,并开发医院版发育评估系统和服务平台。这套系统可以简化、指导医生的诊断工作,帮助医院智能化运营,医院自然欢迎萌宝宝的介入。目前,上海、新疆、江苏连云港等地的多所医院都开始使用萌宝宝的评估系统。

  育婴宝App是一款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推荐的应用,主攻婴儿车这一细分品类。用户在应用上填写自己在产品价格、材质、安全性、功能性等方面的侧重,育婴宝就能从数据库中筛选出最匹配用户需求的产品,并附上用户评价等信息供用户参考。得益于度的丰富数据,育婴宝个性化推荐的准确性和便捷性非传统测评网站所能比拟。

  母婴产品的信息遍布网络,企业借助网页数据抓取技术与第三方机构就能轻松汇总产品信息。但母婴产品品类繁多,企业若想将服务做到大而全,会在整理、建立应用模型时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更好的方法是做单一领域的简单应用,为用户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脱胎于硅谷的女性健康应用Ovuline,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排卵期预测服务,帮助女性提高受孕概率。

  用户注册为Ovuline会员后,必须自行提交月经时间、体温、体重、近期服用药物等数据。Ovuline通过为用户提供模板,将格式混乱、可读性不高的用户数据标签化、系统化。由此,Ovuline根据后台算法,能将排卵期预测精确到小时。据统计,Ovuline平台上用户的受孕概率是全美平均水平的2倍,目前Ovuline已经帮助超过200 000用户成功受孕。

  过去Ovuline的用户采用类似记账的方式提交自己的信息,操作繁琐,还容易漏记、误记。现在用户购买可穿戴设备Fitbit后,无需操作就能自动上传基础体温、心跳频率、睡眠周期等数据。随着可穿戴设备、各种传感器的流行与普及,会有越来越多实时的、新维度的用户数据汇聚到Ovuline平台,进而反哺后台算法,Ovuline也由此可以丰富服务类型。

  妈妈帮最开始是一个母婴交流社区,随后其针对母婴人群“读不懂医院报告”的痛点,转型产检报告解读、孕期关键指标分析服务。随着业务发展,妈妈帮开始逐渐将“小切口”做大,为企业提供平台接口。现在妈妈帮的平台上不仅接入了医疗机构,还对接了线下早教培训、孕妇产后恢复等多项服务,围绕母婴人群打造生态圈。

  而在这些“大”“小”的往复中,是创业者对内在商业逻辑的梳理。内省带来从内容驱动、数据驱动到生态圈的转变,也为商业社会正在发生的“思维”标下注脚。母婴市场处于新旧交接的时期,没落与崛起正在上演。所有蓝海领域的竞争,都是速度的比拼。

  推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