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保健
防病优生
女性早孕
怀孕常识
孕前营养
孕中保健
孕期疾病
孕期饮食
孕期保健
分娩保健
临盆待产
分娩时刻
产前诊断
产后保健
靓丽重现
产后心理
产后保健
月子饮食
宝宝保健
育儿心理
婴儿期
哺乳知识
母婴交流
产后心理

双相情感障碍的信号

作者:小编 来源: 日期:2016-5-8 11:15:06 人气:

  [提要]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于1%,70%的患者在20岁前已经出现症状,但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4、生化因素:无论是躁狂还是抑郁,都是与大脑生物化学方面发生紊乱有关,比如药物的用法与用量不当也可能导致双向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于1%,70%的患者在20岁前已经出现症状,但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3月30日是世界双相障碍日,世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梵高就被诊断为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所以,双相障碍日被设定在3月30日,梵高生日。究竟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我们该如何提前预防?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内容。

  双相情感障碍让宁波老板性格大变

  2013年底,35岁的钱先生投资100万和朋友合伙开起了宾馆,在建造宾馆时出了安全事故,投资的钱全赔了。突来的打击使钱先生的情绪很低落,对生活中所有事都没有兴趣了。家人带他到宁波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经诊断为伴有病症状的抑郁症。经过大半年的治疗,钱先生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今年年后开工不久,他突然买来20多部苹果手机,给厂里的中层干部每人发了一部,大家都很奇怪:老板怎么怎么变这么大方了?年终刚发过啊!钱太太发现了更蹊跷的事,钱先生脾气大变,还经常去娱乐场所挥霍,一晚上就能花掉近万元。即便整夜不怎么睡觉,每天也像打了鸡血一样头十足。家人决定再次带他到了宁波心理咨询中心。这次,他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两面的双相情感障碍

  情绪就像坐过山车,时而兴奋疯狂,时而低落消极。在医学科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一段时间表现为躁狂,一段时间又变得抑郁,甚至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5-19岁,但是多数病人需要5-10年时间才被明确诊断,约70%病人被误诊或漏诊。由于躁狂与抑郁的交替或混合发作,给人以“混乱”的感觉,容易被误诊为“症”;多数病人第一次发病时表现为抑郁情绪,往往被误诊为“抑郁症”。

  专家指出,双相情感障碍具有一定的“性”,也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等使得病情恶化。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理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类疾病。那么,双相情感障碍是如何发生的呢?

  1、双向情感障碍病因的遗传因素:由于遗传导致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几率是很大的,父母中有人患双向情感障碍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

  2、应激事件:应激事件容易诱发双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在生活、工作上了失败与挫折,自己无法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3、季节变化:双向情感障碍的发作还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躁狂症好发于春季,抑郁症好发于初冬时节,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4、生化因素:无论是躁狂还是抑郁,都是与大脑生物化学方面发生紊乱有关,比如药物的用法与用量不当也可能导致双向情感障碍。

  信号 初步判断早期发现

  双相情感障碍如果不能获得及时、规范的诊断治疗,疾病会反复发作或演变成慢性而恶化,风险及成功率远高于抑郁症。由于心理疾病的诊断不能单独借助于实验室检测,主要依赖于对病人表现的观察,如果我们发现周围人有情绪反复无常,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初步判断他是否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

  1、有抑郁和躁狂的表现,抑郁发作时,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提不起兴趣,乏力,消极自卑,脑子反应迟钝等;躁狂发作时,反应敏捷,言语增多,滔滔不绝,感觉非常好甚至夸大,爱管闲事、行为鲁莽冲动等。

  2、抑郁表现持续时间两周以上,躁狂表现持续1周以上,并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有抑郁和躁狂的表现。

  3、职业、社会功能明显受影响,病人感到痛苦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比如,难以维持学业,无法继续工作等。

  4、需要排除某些疾病及用药、毒品等引发的情绪反常。

  科普知识:轻躁狂要治疗吗?

  轻躁狂状态那么好,还需要治疗吗?这是一部分中的疑问。专家指出:轻躁狂状态在双相情感障碍整个疾病过程中维持的时间非常短暂,而患者大部分时间会处于抑郁状态。因此,轻躁狂状态绝对不能忽视,同样需要积极的治疗和干预。

  KK提示:患者自己也需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每天记下情绪状态、症状、治疗情况、睡眠以及生活事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也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让治疗更加有效。

  KK网编辑:翰

  KK网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 宣传司妇幼司指导下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共享平台

  编辑:小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目的在于更多信息,其他如需转载,请与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推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