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保健
防病优生
女性早孕
怀孕常识
孕前营养
孕中保健
孕期疾病
孕期饮食
孕期保健
分娩保健
临盆待产
分娩时刻
产前诊断
产后保健
靓丽重现
产后心理
产后保健
月子饮食
宝宝保健
育儿心理
婴儿期
哺乳知识
母婴交流
产后保健

产后保健防治盆底疾病 从产后一月半开始

作者:小编 来源: 日期:2014-12-31 15:43:06 人气: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 孔双

  妊娠、分娩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主要是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女性性功能障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分娩等机械性牵拉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如果因妊娠、分娩造成的损伤不能及时恢复,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生理功能下降,相应的并发症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只能用外科手术治疗,不但医疗费用增加,而且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此外流行病学调查还表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肥胖、绝经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便秘、盆腔手术史等有关。

  根据我们的门诊统计,产后疼痛的发生率在产后2个月时是20%,产后12个月是10%,产后盆底肌力在产后第6~8周下降最明显。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15%~40%,怀孕初期或怀孕前已有尿失禁的妇女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更高,产后粪失禁的发生率约为1%~5%。

  盆腹动力学和结构的变化:腰椎突出耻骨联合腱炎症和臀部骨盆疼痛,腹部或会阴部手术伤口疼痛,腹直肌分离和瘢痕,在产后5~9周可出现腹直肌分离,当腹直肌分离大于2cm时,腹直肌最大收缩力而使腹部肌肉拉长。

  如何防治盆底功能障碍

  可进行产后整体仿生物理治疗,时间是分娩后6~8周。目的是消除病人盆底疼痛、恢复盆底肌力、张力和协调性。方案有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镇痛治疗;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恢复盆底电生理和防治盆底动力改变。治疗松弛、粪失禁或尿失禁、便秘、腰背痛、腹痛等。此方法安全、科学、有效、无依赖性。针对不同患者和不同的病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孕产妇应接受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了解盆腔底部、脊柱、骨盆和腹部的功能减退及其发展、盆底收缩与预防粪、尿失禁。产妇进行喂奶、抱孩子等活动时,向其提供人体工程力学方面(体位、姿势、特殊腹带)的,以预防脊柱疼痛。

  以下人群应积极开展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盆底疼痛持续存在,盆底部肌肉收缩无力持续存在,粪、尿失禁持续存在;脊柱或骨盆疼痛持续存在,剖宮产后腹部刀疤疼痛持续存在、腹部肌肉收缩无力持续存在。另外,所有产后妇女均应进行盆底康复15次,随后进行10次腹部仿生无力治疗。

  盆底疾病发病率高、就诊率低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盆底疾病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五种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女性身心健康而成为社会问题。由于社会关注度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普及,或者由于羞怯等原因,盆底疾病就诊率很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年期和老年期到来,盆底疾病的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约为45%~48%,年轻患者还比较重视,主动到医院就诊,寻求治疗的办法,有些老年患者认为:“漏尿就漏尿吧,反正老了,老人都这样”。有些中老年人患压力性尿失禁,尤其在夏天天热时,总是感觉自己身上有异味,故不出门,不与人交往,因此,称之为“社交癌”。这种病虽然不要命,但它却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

  今年上半年,我们先后到安阳市文峰区、龙安区和汤阴、林州、内黄等地区进行了盆底疾病的筛查工作,共筛查6000余病人,发现盆底疾病患者约600余人,其发病率约10%。我们到孕妇学校及社区讲课、宣传盆底疾病的知识,使广大女性朋友认识改变,并指导患者学会日常生活和家庭康复锻炼的方法,鼓励产妇树立战胜和预防盆底疾病的信心。

  做好盆底疾病的预防工作,要着力于盆底疾病的病因预防性研究,如孕期营养的控制、控制胎儿体重、无痛分娩促进产程进展、适宜的助产技术等,减少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对围产期、围手术期、更年期、绝经期及老年期的内分泌特点进行研究,积极干预并预防盆底疾病的发生发展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必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不断对广大妇女开展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提高广大妇女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专家名片

  孔双 副主任医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阳市健康教育专家,中国当代医药审稿专家。

推荐文章